DRG 六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DRG 六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晉興等寫的 醫務管理實務 和王明鉅的 翻轉醫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楊銘欽所指導 李中月的 從醫療服務體系觀點探究我國急性後期照護服務之發展 (2020),提出DRG 六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急性後期照護、中期照護、醫療體系、醫療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經濟學系 郭彥廉所指導 郭文齊的 莫拉克颱風對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的門診次數與支出之影響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莫拉克颱風、發病率、門診次數、醫療支出、差異中之差異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DRG 六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RG 六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務管理實務

為了解決DRG 六期的問題,作者陳晉興等 這樣論述:

  坊間有關醫務管理叢書繁多,多著重理論基礎或以他國經驗為案例,極少由本土實務出發,本書的出版期由具體的國內實務經驗分享,能給初次進入醫務管理及行政職場者有所遵循。--陳晉興    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臺大醫院醫療事務室主任、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

DRG 六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敲碗已久的 DRG 畫龍點睛企劃來啦!六期 DRG 如何升級才能釋放最大效能,這支影片完整地告訴你。這次我們拿孫生的六期 DRG裝上七期 DRG 的重要零件,跟我的正七期 DRG 來個直線大 PK,看到底誰比較快!

《傳送門》
0:00 歡迎訂閱 按讚 開啟小鈴鐺
0:50 特別嘉賓出場
1:43 拆車ing
1:49 大家猜猜看孫生在學誰
2:02 DRG與它的七件寶物
2:14 乖乖幫忙組裝就對了
2:24 六期與七期肥腸比較
2:53 空濾外蓋比較
3:05 不講武德孫生的size是.....?
3:24 毛毛導演有話要說
4:03 三陽黑科技 六期與七期節流閥比較
8:12 六期與七期吊架比較
9:01 話不囉嗦! 組裝完畢上馬力測試
10:04 六期 DRG 改七期馬力測試結果與講解
13:50 橫刀奪愛的報答是....
14:06 福利時間!!!要IG請仔細看影片
16:00 加速測試
19:24 結語
21:30 喜歡我們就訂閱!
#DRG #改裝 #殘酷擂台

孫生的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DOwSsdccc
--------------------------------------------------------
- Jorsindo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orsindo/
- Jorsindo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orsindo.motor.club/?fref=ts
- Jorsindo Professional Motorcycle -
https://forum.jorsindo.com/

從醫療服務體系觀點探究我國急性後期照護服務之發展

為了解決DRG 六期的問題,作者李中月 這樣論述:

背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1993年到達7%,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即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短短25年間我國的老年人口占率便暴增一倍,老化速率相較於其他國家更是成長飛速。整體醫療照護需求亦將隨高齡社會與日俱增,勢必對醫療健康照護體系的醫療資源帶來重大影響與衝擊。為控制醫療資源之耗用情形,促使醫療供給者有效率的提供服務,減緩醫療照護支出的成長,實施前瞻性支付制度(如DRGs)是國際趨勢。我國全民健康保險自2008年起分階段導入台灣版的DRGs支付基準,預測實施DRGs制度,將驅使醫院住院日數縮短及病床佔床率下降,急性後期或急性醫院出院後的健康照護需求勢必大幅增加。因此如

何滿足國人對醫療照護服務的需要,並在有限的資源下,同時追求醫療照護服務之效率、效能、規模經濟、永續經營與創新價值,實有賴建構醫療體系相關政策之重新審視與革新,儘早完成急性後期照護之服務網絡與體制,以為因應。目的:本研究將從醫療服務體系觀點來探討我國急性後期醫療照護服務之發展脈絡,以及醫院病床資源之管理,供政府未來規劃相關政策或建立制度之參考。方法:本研究設計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文獻研究法 (Archival Research method)。研究資料蒐集來源包含1.政府部門相關出版品或公開資料、施政計畫、補(捐)助或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統計年報等;2.相關文獻及碩博士學位論文;3.相關研討會簡報

及會議資料;4.網際網路搜尋相關資料等。並參考學者研究提出之概念上,可以分為A.資源、B.方案組織、C.服務提供、D.管理及E.經濟支持等元素之醫療體系觀點的研究架構,來初探我國急性後期照護之發展歷程。結果:研究結果分為二部分,一是查考國際上包含美國亞急性照護(subacute care)、急性後期照護 (Post-acute Care,PAC);英國中期照護 (intermediate care);德國中期照護 (intermediate care);澳洲過渡性照護 (Transition care),及日本恢復期復健照護(recovery phase rehabilitation care

)等,各國均有發展急性住院後照護服務模式之經驗,可作為我國政策規劃之參考。第二部分則是探究我國醫療照護體系-急性後期照護之發展歷程,首先從衛生福利部醫政管理之醫療網計畫構面,回顧各期計畫對於急性後期照護發展之政策脈絡;次從全民健康保險之財務構面,回顧全民健保推動急性後期之政策發展;最後再從醫政管理之醫療體系對於醫院病床資源的管理構面,探討醫院病床與發展急性後期照護服務的相關性。結論:藉由本研究得以窺見我國發展急性後期照護服務之過去、現在及對於未來的展望。自2001年起醫療網第四期計畫,即提及並開始思考朝研議全民健保急性後期適切給付方案之方向規劃。2009年起第六期醫療網計畫至第七期醫療網計畫2

016年,分別由退輔會、衛福部(醫福會及照護司)編列公務預算,著手策略性地推行亞急性(中期)照護的多元模式試辦計畫。中央健康保險署則自2014年1月1日開辦健保PAC計畫,規劃採分階段推動,執行迄今,僅針對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病患等6項疾病別提供急性後期照護服務。參考國內外研究已有發現照護連續性可以提升照護結果並節省醫療費用。醫療服務體系間如何連結與合作,提高民眾醫療照護的完整性與連續性,是未來發展急性後期照護制度的重要方向。亟盼推動「第九期醫療網計畫」醫療體系面之醫政管理(包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相關法規、醫院病床資源之調控與布建,急性醫療網絡等)之時,

得與健保的財務支付制度,建立良好的政策整合與連結,並參考國際已執行多年急性後期照護服務的實務經驗,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提供Post-acute Care目標的框架,戮力於“以人為本”照護的核心價值,優化每個人的健康並實現他們獨特的可實現目標,來遂行及完善我國的急性後期照護服務體制。

翻轉醫療

為了解決DRG 六期的問題,作者王明鉅 這樣論述:

*從台大醫院副院長、竹東分院院長, 再成為台大總院一位醫師, 頭銜看似變小,但他做的事格局更高、意義更深遠、影響力更大。 因為,他投入的志業是――讓台灣更多人擁有健康!*   作者王明鉅醫師,在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五年期間(2008-2013),以創新的思維整合了心臟內外科共同照護的模式,打造以服務病人為主的心血管中心;他建置了門診與急診抽血檢驗的自動化系統,種種致力於優化醫療品質的開創作為,讓王醫師榮獲2015年醫療典範獎的殊榮。   他獲獎的原因不僅於此,在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兩年期間(2013-2015),他將一所靠著政府補助勉強維持的地區醫院,改頭換面,從整建硬體設施到注

入帶人帶心的領導風格,尤其是他找到了不靠民眾「生病」來獲利,而是以照顧並促進民眾「健康」為目標的經營模式。王醫師在竹東的故事就像是在「水泥地上種花」,而且還花開遍地。調至竹東是一個契機,讓王醫師思索地區醫院存在的價值、經營的方向,過程中他逐一釐清現今台灣健康醫療與全民健保制度的問題癥結,並提出翻轉醫療具體可行的策略,終止告種崩壞的現象。   本書內容從王醫師調至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的七百多個日子開始。「院長,你能不能想辦法募一台(醫療)車?」司機大哥的一個問題改變了一切,由此王醫師肩負起「不可能的任務」,四處演講、傳達理念、積極募款……,他不斷思索與調整方向,通過一關關的考驗,擘劃出一條經

營之道。他在短短兩年之內完成醫院大改造,同時建置「東健康中心」,大力推動聚焦於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以及早期發現癌症的平價高階健檢,大幅提升竹東分院的醫療技術與服務品質,凸顯地區醫院的高度價值。他充滿創意的作為凝聚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向心力,讓大家以在竹東分院服務為榮。   作者更明白指出,台灣的健保醫療雖然堪稱世界第一,卻因當初設計失當,無視台灣小國經濟與大國經濟的差異,靠著醫護人員的血汗來硬撐。錯誤的商業模式、破壞醫療分級、保險變成福利、缺乏節流措施與誘因,都是健保錯誤制度的根因。在民眾過度耗用、醫療資源錯置的情況下,結果就是醫療人力成為血汗醫護、健保給付低廉、城鄉差距大、醫療糾紛不斷,整個醫療

制度瀕臨崩壞。   眼前各種問題紛呈,卻不見解決方案。然而,就在不久的將來,少子化讓醫療人力的供應更加短缺,人口老化的海嘯來襲,醫療需求將只增不減,醫療科技的發展到了足以應付危機的地步了嗎?健保能靠持續不斷地提高保費來維持嗎?更重要的問題是,未來沒人、沒錢、沒病床,民眾的健康在哪裡?   原本讓台灣引以為傲的醫療制度,現在不改革,未來有錢也看不到病。作者提出的解決之道就在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儘管醫療分級已無法回頭,但是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應有不同的任務,唯有各司其職才能減緩醫護的過勞,真正提升看診與醫療品質。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需要誘因,不僅要「鼓勵少用」,同時也要有「懲

罰多用」機制,才能落實對於寶貴醫療資源的珍惜。不是只在重症醫療上投入最多的費用與人力,而是要同等重視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讓人人能夠「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台灣的健保醫療制度才有救,民眾的健康才有保障!書中提出十一點「翻轉醫療」的觀念與作法,見解深入獨到,分析鞭辟入裡。   閱讀本書,讀者不僅感動於作者奉獻醫療源源不絕的熱誠,更能超然於報章媒體網路對於醫療熱門議題的報導,以客觀持平的視角,理解台灣醫療政策的缺失、導致醫界與社會脫節的思維、民眾看診就醫的不當習慣以及急切需要扭轉的健康醫療觀念。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讀者大眾,是受惠且維繫健保醫療制度的一份子,閱畢本書,都將

思索為翻轉台灣醫療的未來盡一份心力,畢竟因此獲益而擁有健康快樂人生的也將是我們自己。 本書特色   作者擁有醫療專業與醫院經營管理經驗,立論有據,見解獨到   從醫者與患者的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從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經營者的立場出發,深度思考台灣醫療制度的根本問題,並提出改革方案,拯救台灣醫療免於崩壞   提出健康二十字箴言,「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推動觀念革命   其建言讓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健康,以及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與醫療制度作出具體的改善   敘事深入淺出,解說明白易懂,與讀者大眾對話,熱情奉獻,感動人心 名人推薦   導讀推薦   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   熱誠推薦   璞園建築團隊董事長 李忠恕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兼發言人 何麗梅   台灣證交所總經理 林火燈   大學眼科集團總裁兼總院長 林丕容   東聯光訊董事長 林資智   新竹縣衛生局局長 殷東成   冠德企業集團董事長 馬玉山   全球人壽董事長 彭騰德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泰山企業董事長 詹岳霖   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信義房屋總經理 薛健平

莫拉克颱風對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的門診次數與支出之影響研究

為了解決DRG 六期的問題,作者郭文齊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水災對受災地區居民在個人生理健康上以及對健保在生理疾病醫療支出上之影響,並且更進一步將災害相關生理疾病再區分為:蟲媒傳染性疾病、囓齒動物傳染性疾病、水媒接觸傳染性疾病以及水災相關(眼睛、皮膚、胃腸道)疾病,探究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的「發病率」、「就診率」以及「支出率」在不同傳染性疾病類別中是否存在差異。國內外不乏探討水災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之相關文獻,然而其中多數研究著重在水災前後發病率之差異,且並未控制非水災地區之趨勢。本研究利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2008年至2010年之承保資料檔、門診處方及治療明細檔、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等檔案,結合莫拉克颱風災情報告、縣市重要

統計指標等外部資料,建構出縱橫資料,以差異中之差異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固定效果迴歸模型進行分析。實證結果發現: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水災,使受災地區居民在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的發病率、就診率以及支出率上,分別提高0.1823%、0.2439%以及0.2568%,表示莫拉克颱風對受災地區居民在個人生理健康上產生負面之影響,並增加健保在生理疾病醫療支出上之損失。本研究之貢獻在於─估計颱風對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的個人就診次數與健保醫療支出之影響,可作為未來減災政策之成本效益分析。此外,針對各類別災害相關生理疾病發病率之估計結果,可作為降低颱風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之政策的

制定依據。